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诺曼底登陆战中的德军装甲部队使用问题

重所周知,诺曼底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转折点,比役过后,东线的苏军从此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东西两线的同盟军从此遥相呼应,加速了第三帝国的毁灭。

    60多年以来,围绕着这一场史诗一样的战斗展开了太多的争论,无论是希特勒对盟军登陆地点的揣测,还是D日那天发生的太多的偶然,都吸引了无数军事发烧友和军事历史专家的兴趣和对这场伟大战役的研究。不可否认,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对于诺曼底登陆战役也看了大量的材料和文学,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研究的成果,希望各位朋友们批评指正。 

    限于篇幅,我在这里牛刀小试,就在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装甲部队布防和调动情况。 相信大家都了解,当时西线德军共有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和G集团军群,其中G集团军群防守法国南部,在这里不多做介绍,B集团军群则防守着延伸达800英里,从荷兰的海堤一直到布列塔尼半岛的海岸,主要应对的是盟军可能来自英吉利海峡的攻击,而B集团军群的司令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叱诧风云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元帅,此时的B集团军群,尚有50万大军,这个数字相对于已经日薄西山的东线残破的各集团军来说,已经富裕很多,殊不知这这些部队充斥着大量的外籍军团,东线溃败下来的部队匆匆整编便部署在海岸线上,甚至还有些俄国战俘组成的炮灰,说实在的,要想靠这些步兵依托那所谓的“大西洋壁垒”抵抗住盟军的百万大军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将盟军赶下海的重任自然而然放在了德军的装甲部队的身上。

   在战争决定性的1944年,德军在不同的战线上都在败退。东线,一个又一个陆军师消失在俄国广袤的土地上,德军急需的装甲部队四处救火补漏洞。南线,在意大利,盟军缓慢而坚定地向着罗马逼近,这里也抽不出任何力量来增援西线。东南,铁托的游击队出没无常,大量的武装党卫军和精锐的山地部队陷在巴尔干的泥潭中。在这种形式下,每一只西线的装甲部队的最终部署,都将决定着将来战局的走向。先来看看德军在D日前的装甲部队的序列:国防军第21装甲师、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国防军“莱尔”装甲师(装甲教导师)、LAH师、党卫军第17“古茨`冯.伯利欣根”装甲掷弹兵师(驻扎在法国南部波尔多,不考虑)。因为对于盟军的主攻方向判断不明,因此SS12和装甲教导师在希特勒的一再坚持下隶属给了元首大本营预备队,驻扎在巴黎近郊。随时准备扑向交火的海岸。关于西线装甲部队的配置,德军内部爆发了激烈的辩论,大致可分为两派。

     隆美尔派:装甲部队应该配备在距离海滩较近的浅近地带,在盟军进攻开始时就应该以猛烈的装甲反击将盟军赶下大海! 
      龙德斯泰特派:主张把装甲部队配备在远离海滩的地区,然后把大批的德军从海岸上往后撤退,等盟军登陆后再袭击之,趁着敌人立足未稳,比较虚弱,没有健全补给线,正在一个个孤立的登陆场内力图重建机体的时候,一阵猛袭彻底打垮盟军! 

      关于这两派人的战术,历史上尤其是军事史上还没有盖棺定论的固定战术,围绕着在抗登陆作战当中装甲部队的配置问题引起了几代人的探讨,原则上说,隆美尔的观点认为在敌人登陆的时候应该以杀伤敌人为主。而龙德斯泰特元帅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主张在敌人登陆时应该保存实力,稍稍后撤以空间换取时间,当后方的装甲部队靠拢时,趁着敌人立足未稳再给予致命一击。很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两个可以说是20世纪最出色的战略家的战术都有道理,细细分析,两个方案非但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

       隆美尔元帅的战术类似于赌徒,如果战役按着他的设想的话,一线就配置着几个装甲师和步兵师严阵以待,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登陆前盟军的舰炮的轰击和飞机的轰炸了。D日当天盟军袭击诺曼底的飞机和舰船的数量是非常恐怖的,基本上诺曼底的海岸线都笼罩在了弹雨当中,即使是在海岸线后的依托诺曼底的灌木和树林伪装的坦克车辆也难免遭到毁灭性打击,集结地域陷入狂轰滥炸是必然的,我想这个问题是再高明的战略家也能看出来的吧,德军心里清楚的很,他们在西线没有像样的空军和海军(PS:在D日当天,德国海军只出动了3艘S艇,对阵着盟军的近万艘舰船!德国空军由于机场临时转移,导致在D日只有区区2架战斗机参与了对滩头敌人的压制!这样的空军和海军的“力量”,我都不忍心称之为“力量”的力量,确实是显得微不足道了。

      事实上,英勇的德意志军队仅仅在用陆军和盟军的陆海空三军在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光是那蝗虫一样的飞机和那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的舰炮,就是坦克的致命武器。大家应该记得,在西西里,当巴顿的大红一师被康拉特中将的赫尔曼.戈琳伞兵装甲师那100多辆坦克蹂躏的时候,在没有反坦克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巴顿就是依靠着海军的一名少尉,用步话机联络海上的巡洋舰,用精准的炮火打退了一个满编精锐装甲师的进攻!

     在诺曼底的乡村间,假设它停满了伪装的坦克,也会被那些英勇顽强的伞兵发现,谁能保证这时哪位山姆大叔手中没有一个海军联络员,送给可爱的德国佬一个“惊喜”呢?隆美尔的战术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假如这个宝没有压对地方,那带来的结果就是灾难性的了,而另一个“宝”就是加莱海峡,第15集团军的驻地。在登陆日之前,有谁能想到登陆地点选择在诺曼底呢?如果德军把宝砸在加莱,那麽一旦砸进去,想撤出来就麻烦了,这牵扯到大兵团复杂的调动换防。等星夜驰援来到诺曼底,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综上所述,隆美尔的战术成功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总的来说,隆美尔的战术思路是对的,就是运用装甲部队配合步兵的绝对优势和反应以及速度优势,争取在盟军那同样恐怖的具有数量优势的装甲部队上岸之前,一劳永逸地消灭敌人于襁媬之中,也不失为一种权益之计,可是,却也是一种无解的战术,因为这样一来,即使是压对了宝,短期内也会因为没有预备队在附近及时增援而缓解双方在海滩上可能的对峙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样一来登陆滩头可就真成为了第三帝国的又一个黑洞而导致再次上演斯大林格勒的悲剧了……
   
       由此看来,龙德斯泰特元帅也就有充分的理由,通过反驳隆美尔的观点,来达到使希特勒欣赏自己的观点的目的。反观龙德斯泰特的战术,乍一看非常保守,采取主动退却的方式来争取后方装甲预备队到来的时间,扬长避短,等准备就绪后利用德军那无坚不摧的陆军来反攻滩头,彻底击溃登陆之敌军!(PS:在实战中是有佐证的,安其奥登陆战,盟军错失良机,在登陆的盟军没有及时向内陆挺进的情况下,德军抓住战机,两个装甲师配合着步兵在盟军尚未站稳脚跟之时集结后发起迅猛攻击,并收到了奇效,虽然最终战役失败,却也从实战中验证了隆德斯泰特的战术)可问题出来了,既然这样,你德军就应该不战则已,一战就必须一鼓作气,打下滩头,否则就将是一场灾难,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是禁不起消耗战的,东线日益吃紧的背景下,根本没有更多的部队和装备会抽调给西线。而盟军不怕,他们有的是物资,人力和钢铁,有点人海战术的味道,再说在当时的条件下,盟军的装备也并不比德军差多少(谢尔曼性能压倒Ⅳ号坦克,萤火虫坦克可以秒杀老虎和豹子,单兵美军全部M1半自动步枪而德军还在用着98K)装甲师调动的时候完全暴露在公路和旷野上会成为盟军飞机最好的猎物,想象一下D日实战中的场景:通往滩头的道路堵塞,桥梁断裂,火车汽车工人罢工,法国游击队四处出没,通信线路全部中断,指挥不畅。。。。这种断点战术是非常致命的,假如龙德斯泰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相信他的战术也不会有太大建树,事实上他也没有解决!(装甲教导师的调动就是个惨痛的例子,就是在行军过程中消耗了几乎所有的战斗力,等到真正交火时就疲软无力了 眼镜蛇行动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次最大的倒霉蛋依然是装甲教导师)实际上,战斗也是这麽进行的,在卡昂城的311高地德军主力同蒙哥马力大打出手,德军尽管用了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却依然在整场战役中始终处于无法招架的境地(此役德军打得极为顽强),印证了那句老话:胳膊拧不过大腿。(早在北非当时英军就上演过防守反击的好戏,韦唯尔和奥金莱克的几万英军当时在托布鲁克就是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几次几乎就要消灭纳粹的战役虎头蛇尾,一直没有决定性的一击的实力,直到蒙哥马利走马上任。蒙帅当时以谨慎著称,没有做好准备不会轻易进击,结果盟军正是扬长避短,利用稳定的后勤补给暗中积蓄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兵力集结,一场阿拉曼打下来,让沙漠之狐饮恨北非。这个例子虽然不是针对登陆战,却也对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参考价值)

     有鉴于此,也就不难理解希特勒为什么在当时做出了两种方案折衷的想法。也许,这样就是使第三帝国维持它那苟延残喘的生命的最佳疗法吧,可是,装甲部队不管怎么调用,对于这场战争而言都只是杯水车薪罢了,事实证明德军的战术体系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都无法阻挡盟军的脚步,眼看着诺曼底这个癌细胞越扩越大,德国法西斯这个罪恶的战争发起国终将寿终正寝!永远地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回首历史,我们珍爱和平!  维京师:土豆泥  本文原创
后记:此文为我本人在1月6日晚在学校上完晚自习回到宿舍后心血来潮的作品,写的时候并没有参考其他作品而是完全凭借以前的记忆写出了文章中的日期,部队番号,人名以及地名,所分析的内容也是自己心中所想,并不存在丝毫抄袭以及借鉴的做法!特此说明!文中出现的有关纳粹德国的言论均系历史研究用途,均不代表本人拥有或支持纳粹思想!在此特别感谢我们维京团团长非法正义,是他给了我敢于写帖子的勇气,本人是论坛新手,许多方面还须由各位论坛老前辈们的支持,希望闪电战论坛能够越办越好!加油!
1111111111111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