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苏联第一种量产坦克T-18的研制及参战历程

“钢铁洪流之源”
苏联第一种量产坦克T-18的研制及参战历程



第一种苏联量产坦克T-18轻型坦克



引言
一提到苏联坦克,T-34,KV-1,JS-2,JS-3,T-55,T-62,T-72,T-80,T-90……,这一大串耳熟能详的型号就会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等历次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是构成了苏联令人生畏的“钢铁洪流”。 而这“钢铁洪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苏联的第一种量产坦克——“MS-1小型护卫坦克”(俄语“Malyi Soprovozhdeniya MS-1”),后来被正式定型为“T-18”。原先这个古怪的名字取自20世纪20年代,“M”和“S”代表着“小”(Small)、“主力”(Main)和“高机动性”(Maneuverable),“Malyi Soprovozhdeniya”则意味着“小型护卫”。按照当时苏联对坦克的命名方法,MS-1被称为“小型护卫(支援)坦克”,而不是“轻型坦克”。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本帖最後由 拉夫连季 於 2012-12-9 09:34 編輯

一、研发历程


1926年5月到6月期间,苏联开始了一个三年期的量产型坦克发展计划,其意图在于开发出一种能够突破由敌人两个师兵力防守的10公里长的防线。同年9月,苏联红军最高司令部、苏联军事工业部委员会和苏联炮兵工业部委员会联合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此项计划,该委员会参考了大批外国坦克和装甲战斗车辆。  法国FT-17轻型坦克 被委员会列为首选的是著名的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它被认为最适合于支援步兵作战。然而,委员会同样注意到雷诺FT-17轻型坦克具有许多缺点,比如重量超过了轮式卡车的承载极限,行驶速度很低以及火力太弱。而且,雷诺FT-17轻型坦克上安装的哈奇开斯(Hotchkiss)7.5毫米机枪和皮托(Puteaux)37毫米坦克炮在400米以外的射击精度极差。这些缺点同样被苏联索莫夫(Sormovo)工厂仿造的“俄国版雷诺FT-17”小型护卫坦克上所“继承”,而且相比之下,后者的生产工艺要糟糕得多,造价也更加昂贵。


意大利“菲亚特”Fiat-3000轻型坦克

于是,委员会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意大利“菲亚特”FIAT-3000轻型坦克,他们认为这种坦克的份量更轻、行驶速度更快,因而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苏联炮兵工业部下属设计局对FIAT-3000轻型坦克进行了彻底研究之后,在1926年中期启动了一项5吨级坦克设计方案,领导人是S·舒卡洛夫(S. Shukalov)。1927年3月,布尔什维克工厂(Bolshevik Factory)试制出一辆样车,被定型为“T-16”,随即开始对其进行测试工作。同“俄国版雷诺FT-17”小型护卫坦克相比,T-16外形尺寸更小、重量更轻、造价更便宜而且行驶速度更快。尽管如此,T-16的缺点也有一大堆,苏联军事工业部委员会要求对其许多部件和设备进行改进。设计小组据此在每侧悬挂系统中各增加了一个负重轮,并更换了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的一些部件。但最终的测试结果还是没有多少改进,Mikulin发动机工厂的负责人A.Mikulin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处分。T-16的设计就此画上了句号。


M·N·图哈切夫斯基正在检查试车中的T-16型坦克

1927年5月,设计小组又完成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并试制出一辆样车,在列宁格勒附件接受了简短的路面行驶测试后,该方案被命名为“1927年式MS-1小型 护卫坦克”,其后被正式定型为“T-18”。大约在5月20日到25日期间,样车被命令送至莫斯科接受最后的检测。在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的运输途中,苏联人利用了封闭式和敞开式的列车,卡车拖车以及卡车直接运输等多种方式,“一举两得”,趁机对T-18样车的运输能力进行了测试。由于研制时间仓促,样车没有安装武器装备,只临时装了一门假炮。在T-16失败后,苏联炮兵工业部决定所有试验车型在没有通过最终检测前,不得涂装成苏军装甲车辆惯用的浅绿色。对于T-18涂装的命令被确定为“在正式服役前不得进行任何涂装!”于是,T-18样车在测试场接受最终检测期间只保留了浅棕色底漆,这成为了后来所有苏联坦克在接受测试期间涂装的惯例。



T-18早期型


1927年6月17日,对T-18样车的最终测试在莫斯科附近完成,由于仍然没有安装武器装备,测试内容没有包括与射击相关的项目。特别委员会一致认为T-18的设计十分成功,并推荐将其量产在红军服役。1928年2月1日左右,苏联红军正式定购了108辆T-18轻型坦克,计划在1929年内全部交付。但在1928年秋,在苏联国防科技部的协助下,抢先完成了30辆,以便参加同年11月7日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那场被称作“对张伯伦的反应”的阅兵仪式。


1927年7月,T-18样车在接受最终测试


起先,只有布尔什维克兵工厂负责生产T-18轻型坦克,直到1929年4月,前身为Perm'炮兵工厂的Motovilikha兵工厂也开始加入了生产。这使得T-18的总产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生产速度依旧缓慢,以至于在1929年内只完成了96辆。因此,苏联红军等到1930年Motovilikha兵工厂达到全部生产能力时,才将T-18的定购数量增加到了300辆。


在进行越障试验的T-18预生产型

1929年秋,苏联红军结合实战情况对T-18进行了越障测试。测试目标是通过一条2米宽、1.2米深的反坦克堑壕。在测试中,尽管T-18开足马力,左冲右转,使尽浑身解术也无法通过。在设计师M·瓦西尔科夫(M.Vasil'kov)的提议下,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S·Kokhansky下令将一批T-18的车首加装原来的尾部支架,以缓解越障能力。这些T-18由此获得了“犀牛”和“推车”的绰号。在改善越障能力的同时,车首的支架也影响了驾驶员的视野。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二、型号演进

1.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


1929年,随着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对于装甲部队作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T-18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显露出明显的不足。同年7月17日和18日,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会议, 并发布了一项有关坦克和装甲部队组织结构的新规定。会上特别指出了T-18轻型坦克的一系列问题,认为这种坦克面对现代化战争已经有些落后了。在提出了新要求后,军事委员会决定再组织力量开发一种更为先进的坦克,也就是后来的T-19型。在T-19型正式装备部队之前,T-18仍作为苏联红军的作战坦克,但必须作出一些改进,最首要的是必须将行驶速度提高到每小时25公里。为此,生产厂家对T-18作出了相应改进, 发动机功率提升到40马力,原先3档位变速箱被更换为4档位,主动轮也换装成铸造式。原本计划将主要武器更换成一门全新的37毫米高射速坦克炮,但实际改进中没有执行。 此外,炮塔后部增加了一个方形箱体,以容纳无线电,不过早期的苏联坦克多半没有安装无线电,T-18也不例外。经过此番改进后的型号被命名为“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然而,改进后的T-18并没有达到预想效果,比如行驶速度就未达到每小时25公里。因此,苏联后来又开发了T-20轻型坦克,其实质就是1930年型T-18的进一步改良版。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一直维持着一定产量并在苏联红军中服役直到1931年底T-26轻型坦克出现。

安装T-26行走机构的T-18正在进行测试

1933年,设计人员又对T-18进行了一次改进以求改善其行驶性能,主要是更换了T-26轻型坦克上的行走机构,但这次改进又以失败而告终。同年5月19日,一辆更换了行走机构的样车在测试中刚刚把档位挂进3档,样车的发动机就熄火了。而负重轮更是重心不稳,以至于起步和停止的一瞬间样车前后摇晃。另外,样车的越障能力惨不忍睹,甚至1档时都无法越过30度的斜坡。


从近处观看T-18样车换装的T-26行走机构


2. T-18M轻型坦克

1937年,苏联最高装甲车辆委员会决定对所有1930年以前生产的装甲战斗车辆进行现代化改进以便这些老旧型号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具有战斗力。T-18轻型坦克成为了这次大规模改进的主要对象。首当其冲的还是动力方面,为了吸取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改进中的教训,这次将发动机、传动装置和散热器全部更换为T-38轻型坦克上的部件,其中发动机为GAZ-M1型,并为其改进了车体内发动机舱的结构。另外,炮塔的形状也再度发生变化,原先蘑菇状外形较高的车长指挥塔被改为低矮的圆锥形高碳钢材料舱盖。炮塔后部的无线电箱和车体尾部的支架也都被取消了。改进后的型号被命名为“T-18M”,M代表了“现代化”。 位于弗拉季卡夫卡兹Vladikavkaz的第37号工厂负责将T-18型改进成T-18M型的任务。1938年3月,对T-18M的测试工作正式开始,平均行驶速度基本上达到了每小时24.3公里,但原本期望每小时33-35公里的最高行驶速度却泡了汤,发动机在4档高速行驶时极不稳定。由于改进后车体重心后移,T-18M在湿滑路面上稳定性很差,而且过障能力也不太好。苏联最高装甲车辆委员会仍旧认为换装GAZ-M1性发动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相比改进所付出的成本,改进后战斗力的提升显得得不偿失。

有一批T-18M换装了45毫米坦克炮,它们在1941年6月卫国战争初期时,被拆除了发动机当作固定防御火力点,后来被德军缴获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本帖最後由 拉夫连季 於 2012-12-9 09:44 編輯

三、T-18的战斗历程


作为第一种正式量产的苏联坦克,T-18轻型坦克却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辉煌战绩。T-18轻型坦克的总产量为959辆,其中4辆转交苏联内务部队,2辆交给苏联第4委员会,1辆给了苏联军事化工委员会。其余的全部装备了苏联红军的坦克营、坦克团,以及1929年开始组建的混成化坦克旅

1930年,改进后的T-18样车在莫斯科附近的测试场接受机动性能测试

因为设计意图为支援步兵作战,大约有103辆T-18被转交给苏联国防科技委员会以及其他军事技术训练机构用于作战训练。正是通过像T-18这样的早期坦克才使得苏联红军逐渐开始掌握步兵、坦克兵和炮兵之间的协同作战,尤其是让苏联炮兵有机会开始熟悉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反坦克防御战。

1931年5月1日的劳动节,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中缓缓驶过的T-18轻型坦克车队

1929年,苏联红军在白俄罗斯的Bobruisk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机动演习,这是对T-18轻型坦克的第一次准实战考验。演习计划制定了多项艰巨的任务,尽管环境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恶劣,绝大部分的T-18轻型坦克还是经受住了考验。然而,“大毛病没有,小问题一堆”,T-18在演习中暴露出的细小问题都被军事科技委员会一一记录在案,它们成为后来“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的改进依据。


1929年,苏联红军在Bobruisk进行的大规模机动演习

同年7月到12月,T-18轻型坦克终于迎来了参加实战的机会。苏联红军和张学良东北军为了争夺中东铁路的控制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双方累计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二十万(参考中方资料),战事持续长达近五个月,最终以东北军的失败而告终。苏联红军在战斗中出动了T-18轻型坦克。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本帖最後由 拉夫连季 於 2012-12-9 10:00 編輯

参加“被遗忘的战争”——1929年中苏中东铁路冲突

部分参考明辉所著《被遗忘的战争,1929年的中苏冲突》(以免被老毛子的文章给误导了!)
中东铁路又称东省铁路、东清铁路,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887年到1903年间,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和称霸远东,根据《中俄密约》修建了由满洲里经哈尔滨到浽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了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即现在的滨满线(哈尔滨—满洲里)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由主线和支线组成的中东铁路全长2437公里,经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侵略的工具。沙俄借此铁路夺取了沿线所属地区的行政和司法权,并享有一系列经济特权。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流亡中国的沙俄残余势力霍尔瓦特中将继续控制中东铁路,北洋军阀政府由于加入协约国集团,不承认苏联。1918年至1920年春,在日、美、法、意等国武装干涉下,几国列强开始对中东铁路实行“国际共管”。1919年7月25日,苏联首次对中国表示愿意将中东铁路无偿移交中国,但在1920年9月27日,苏联政府改变态度,提出要同中国共同管理中东铁路。1923年开始,苏联政府先后3次派代表与北洋军阀商谈两国建交事宜。 1924年,中苏两国代表终于达成妥协,并在北京签暑协定,规定满洲铁路归双方共同拥有。然而,中国东北军阀张作霖一直都想对其拥有完全控制权,而苏联也对这条可以控制中国东边的交通命脉垂涎欲滴。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1929年,张学良下令回收中东电话权,就此引发了对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冲突。因此,1929年秋,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爆发了。有趣的是双方都不想有第三方介入调停,从交战情况看,双方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并力求出奇兵制胜,而且双方都不想将事态扩大。就像苏联红军负责此次作战的指挥员布柳赫尔元帅(V. K. Blyukher)所说的:“这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和平,而是一场冲突!”实际上,双方的外交人员在后来的几个月里都一直持续着书面或口头的争辩。 1929年8月6日,苏联红军成立了“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准备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发动进攻。在兵力配置方面,为了对付东北军防守中东铁路大约12000到16000人的部队,特别远东集团军总共出动了6091名步兵,1599名炮兵,配以包括76.2毫米和更大口径野战炮、榴弹炮在内的88门火炮(不包括步兵团编制内的团属火炮),32架各型作战飞机,3辆装甲列车,以及9辆T-18轻型坦克。原本部署在西伯利亚赤塔(Chita)地区的T-18轻型坦克有10辆,其中一辆因为悬挂系统出现严重故障而正在大修之中。此外,苏联海军方面负责提供支援的是阿穆尔河(即我国黑龙江)舰队的3个舰艇大队(浅水重炮舰和各类炮舰共14艘),1个扫雷舰分队,1个航空分队(14架作战飞机)以及1个海军陆战营。


东北军的圆形碉堡

“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参战的具体战斗序列是:第21步兵师(赤塔方面军所属),第35步兵师,第36步兵师,第5骑兵旅,蒙古骑兵师,装备T-18的1个独立坦克连,第6航空分队,第25航空分队,第26轰炸机中队,第18集团军属炮兵营,第18工程营(赤塔方面军所属),以及1个铁道兵营。这支部队的前线直接指挥是S.Vostretsov,总指挥为远东集团军总司令布柳赫尔元帅。 T-18轻型坦克主要被投入了满洲里火车站的争夺战,东北军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在通往扎赉诺尔火车战方向共有三道防线,拥有数量众多的隐蔽所。这些隐蔽所采用废铁轨和原木支撑,顶部覆盖了1米厚的土层,由于气候寒冷,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然而,这些防线并非固若金汤,朝南部分只有两道防线,而朝东部分则是软肋,仅有一道防线。这一地域的关键是269.8号高地,它控制了满洲里火车站以及通往该站的所有铁路。东北军料定苏联红军会利用坦克发起攻击,因此修建了一些宽3-4米、深2.5米的反坦克堑壕,并且布置了一些直射火炮,所有防守的步兵均配发了大量手榴弹。但不像某些记载中所述的,东北军并没有布设大量铁丝网。


1929年,中苏冲突中东北军的反坦克堑壕


远东集团军前线指挥S. Vostretsov低估了东北军的战斗力,以至于没有做足够的战前准备。在其后三个月的拉锯战中,他甚至没有出动过飞机对东北军进行空中侦察。这使得苏军遭遇东北军的防线后深感吃惊,比如他们一直坚信东北军防线中的第一道就是反坦克堑壕,其后的均是普通战壕,但实际上反坦克堑壕都被被置于第二道防线中。于是,当T-18轻型坦克突破了东北军第一道防线后,坦克兵和随行的步兵都傻了眼,他们根本没有添埋堑壕的器材,只好等待后续工兵,贻误了战机。而苏军的保密工作也做过了头,最为滑稽的是第36步兵师指挥官在部队发起攻击前两小时,只身在冰冻的草原上焦急地寻找为该师提供补给的部队,因为该师不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

张学良将军在“中东铁路”事件中亲临东北军防线观察敌情

1929年11月16日深夜11点,借助着月光,苏军进攻部队开始转入预定发起攻击的位置,以免过早被东北军发觉。夜间气温极低,地面上覆盖了厚厚的冰层。由于苏军指挥员缺乏夜间行军的经验,许多部队在行动中偏离了预定路线。奉命进攻扎赉诺尔火车站的部队中有一个营完全背离了攻击方向,他们错误地向西行进至东北军的防御阵地前,立即遭到东北军轻重机枪的密集扫射,损失惨重。待到苏军指挥员将乱了套的部队重新部署完毕时,攻击已经开始了,因此大部分苏军部队是在连续行军后未待休息即立刻投入战斗。这使得苏军的战斗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930年,在进行两栖登陆演习中的T-18轻型坦克


苏军在进攻扎赉诺尔火车站的战斗中计划、组织和实施阶段始终是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装备9辆T-18轻型坦克的独立坦克连总算是准时出发,但出发前仅仅知道攻击发起位置,至于具体作战任务、攻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一概不知。战前准备更是糟糕到了燃料和弹药补给都不足的地步,坦克出发前加的燃料明显不足,而弹药基数也几乎是零。有3辆T-18没有安装机枪,坦克连连长甚至没有扎赉诺尔火车站地区的军用地图。再加上夜间行军,难怪最后只有4辆T-18准确赶到了攻击发起点。待到它们到达制定地点后,一直不知在何处的后勤补给车队才露面,“施舍”给他们一些燃料和弹药。平均每辆T-18主炮的弹药基数只补充到40发,其标准弹药基数应该是96发。


1932年,在西伯利亚地区利用木制浮桥进行渡江训练的T-18轻型坦克



按照苏军的作战计划,T-18轻型坦克被用来支援第107步兵团。但直到战斗发起时,迷失方向的5辆T-18仍未及时赶到。大约在上午10点,苏军第103步兵团和第5骑兵旅分别从扎赉诺尔火车站的北翼和南翼发起侧击。与此同时,苏军第107步兵团和第108步兵团从中部发起主攻。苏军战前准备不周再次暴露,除了两个团属炮兵部队外,没有得到其他炮兵部队的支援,因而难以提供强有力的炮火准备。指挥这一地区作战的苏军指挥员Vostretsov竟然给炮兵部队中编入了一个坦克排(原计划为一个坦克连),不知道他想让装着37毫米短管炮的坦克在进攻地区后方的炮兵阵地干些什么。在战斗中,4辆T-18采用了良好的伪装,以避免被东北军的炮火命中。但它们的前进速度过快,把原本应该支援的苏军步兵甩在了后面。尽管如此,苏军借助这4辆坦克的进攻还是达到了预定目标,攻克了9号高地附近的东北军防线。


T-18轻型坦克在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的训练中跨越步兵战壕


战至中午时分,坦克部队的战斗力总算得到了加强,有两辆在前一天晚上迷失方向的T-18终于在11点50分赶到了攻击地点。苏军随即把这6辆坦克全部投入了攻击东北军西线防御阵地的战斗。由于缺乏步坦协同经验,苏军坦克兵又开足马力把第107步兵团抛在后面,但是他们的快速推进很快就被迫停了下来,因为他们遇到了东北军挖掘的反坦克堑壕。待到第107步兵团好不容易赶上来时,步兵也没有携带越障器材,也被迫停止了前进。隔着反坦克堑壕,T-18坦克和东北军的火炮互相对射,但都无一命中目标。坦克连不得不赶往支援第108步兵团。尽管东北军尽心准备的反坦克堑壕成功地阻挡了苏军坦克的进攻,但由于其炮兵的射击准确度过差,没有能把握住机会,在火炮有效射程内将苏军坦克击毁。不过反观东北军士兵的表现,倒是没有被突然出现的苏军坦克给震住。根据苏军参战人员事后回忆,东北军看到坦克后十分吃惊,但他们只是通过许多单筒和双筒的望远镜仔细观察这些“铁嘎瘩”,没有一个人从阵地后撤。


一辆即将参加训练的T-18轻型坦克,已经涂有三角形部队标记

至于其他3辆没有到达攻击地点的T-18,有2辆是由于在夜间行军中迷失方向,另1辆的传动装置发生故障,在中途抛锚。当2辆迷路的T-18好不容易找到了和第107步兵团完全不在一个攻击地区的第106萨哈林步兵团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由于作战计划中第106萨哈林步兵团没有坦克协同,所有在这里没有准备坦克弹药补给,而出发时T-18又是“赤膊上阵”,未带一发炮弹。在绞尽脑汁之后,第106萨哈林步兵团团长给2辆T-18足够的燃料,并让它们协同该团向东北军阵地发起攻击。于是,2辆T-18的车长只能是指望坦克行驶时隆隆的巨响对东北军起到威吓作用。第106步兵团的步兵还是因此获益,他们躲在2辆坦克的后面向前推进,让它们挡住了东北军密集的机枪火力。(感觉像我们八路军的“土坦克”^_^)这2辆T-18在战斗中都不同程度地被击伤,其中1辆直到当天晚上才完全修复。


1933年,行军中的一辆T-18轻型坦克

在第二天的战斗中,8辆具有战斗力的T-18全部用来支援第108步兵团对代号“母亲”和“女儿”的两个高地的进攻。战斗持续了大约3个小时,起先坦克部队试图支援步兵歼灭防守的东北军部队,无奈又遇反坦克堑壕受阻。直到一段反坦克壕被赶来的苏军工兵炸毁后,有2辆T-18立即冲过了阻隔,插入东北军阵地。1辆很快被手榴弹炸伤动弹不得,但另1辆利用机枪扫倒了战壕内所有的东北军士兵。后续的第108步兵团步兵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这两个高地。


苏联红军利用T-18轻型坦克当作假想敌进行反坦克演习

在攻占了扎赉诺尔火车站后,苏军将进攻转向了满洲里火车站。剩下的7辆T-18继续支援第108步兵团。拂晓时,苏军吸取教训,在进行了密集的炮火准备后才发起攻击。坦克部队却又只顾着自己一个劲猛冲,把步兵丢在了后面。不过,他们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东北军中不少人从来没有遭遇过敌人的坦克部队,尽管东北军中装备有法国FT-17型“雷诺”轻型坦克,但平时没有进行过反坦克作战的演习。有些东北军士兵吃惊地盯着面前的这些坦克,竟然忘了向苏军射击。7辆T-18一边用机枪猛烈扫射,一边向东北军的阵地推进。有1辆由于冲得太近,立即遭到数枚手榴弹攻击,履带被炸断,受损严重。好在后来赶上的苏军步兵几次冲锋才将车组成员救了下来,其中驾驶员已经身负重伤。另有1辆T-18不甚跌入了壕沟,直到苏军占领阵地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拖了出来。此外,还有1辆T-18的履带也在战斗中被打断。


1931年到1933年的演习中,一辆T-18轻型坦克正在通过浮桥

总的来说,尽管漏洞百出,装备T-18的苏军独立坦克连在中苏中东铁路冲突事件中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必须指出在战前苏军普遍缺乏步坦协同经验,尤其是坦克部队没有进行充分的夜间行驶训练,缺乏有效的通讯手段和设备。另外,在战斗中37毫米坦克炮暴露出射速慢的缺点,以至于在对东北军步兵的攻击中难以发挥出多大作用。倒是坦克机枪成功地压制住了东北军火力点,从而让得到T-18支援的苏军步兵士气大增。根据战后总结,苏联军事科技委员会要求对T-18进行一些改进,比如加大主炮口径,增加机枪数量,提高行驶速度,以及增强装甲。这些都转交给了后来负责改进“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的设计小组。不过,从作战部队的反响上看,似乎对T-18坦克极不满意。比如前线副指挥员Lapin由于多次看到T-18在战斗中受损或坠入壕沟,向革命军事委员会投诉道:“不要再把人民的血汗钱浪费在这些毫无用处的玩具上了”。他主张装备更多的火炮,装甲列车和轮式装甲车,觉得它们要比坦克有用得多。


演习中一辆T-18轻型坦克正利用木筏渡河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迟暮之年

由于苏联后来研制了一系列性能先进的中型和重型坦克,T-18轻型坦克只能退居二线作为训练使用。1938年,经过改进后的T-18M型性能依旧没有多大改善,这使得T-18这位苏联坦克部队的“元老”前景黯淡。959辆T-18中有862辆被改进成T-18M型,其余的在拆除了所有武器装备后,在废旧钢铁回收厂找到了归宿。1934年到1937年间,列宁格勒军区的160辆T-18M陆续拆除了发动机并被嵌入该军区防线的混凝土工事中,成为固定火力点。

一辆T-18正在涉水渡河

其他留在部队继续服役的T-18的命运也同样惨淡。大部分不是发动机失灵,就是传动装置出了故障,得不到及时的修理。由于缺少用于维修更换的部件,部队纷纷从这些开动不了的坦克上拆下能用的武器。有鉴于这种状况,1938年3月2日,苏维埃装备委员会对T-18的最终命运作出了决定:将剩下的700辆T-18连同22辆T-24一起用于加固各部队所在军区的防御工事。于是,苏军各部队首先将不具备机动能力的T-18炮塔拆下,装在混凝土工事上充当固定火力点。为此,苏军指挥部还统一了改进标准,建议选用三种武器方式:1)安装两挺DA-2型机枪;2)安装两挺DT型机枪;3)安装一门1932年型45毫米反坦克炮。剩下的车体和传动装置都被报废,当作废钢铁处理。至于仍旧能够开动的T-18,也都被换装了1932年型45毫米反坦克炮布置在防御工事中当作机动火力点。


1932年,一个装备T-18的苏军坦克排在训练中采用了树枝作为伪装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本帖最後由 拉夫连季 於 2012-12-9 10:11 編輯

最后的战斗

T-18的最后命运延续到了卫国战争初期。大约有450辆被改成固定火力点的T-18和160辆当作移动火力点的T-18为苏维埃祖国尽了自己最后的义务。在Osovetskiy防线大约35公里的防御纵深内,苏联红军布置了36座安装45毫米炮的固定火力点(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是T-18炮塔),以及2个坦克连(各装备18辆T-18)。在1941年6月底的一次战斗中,其中一个坦克连使用T-18成功地击毁了大量德军轻型坦克、装甲车和普通车辆。


在Orlovskaya 坦克训练学校,学员正在驾驶一辆T-18进行跨越壕沟的训练

在Vladimir至Volynskiy的防线由苏联第87步兵师驻守。该师原本没有编制任何坦克,在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当天,有5辆T-18被分派给该师用于重点防御Ustilug火车站。由于这些T-18既没有发动机又没有任何武器,第87步兵师只得为其临时安装了一挺DP轻机枪,并在23日到24日间,将它们分别布设在防线的隘路、堑沟和陡坡等处。有关其具体的作战情况不得而知,但据称它们对斜坡地形的防御效果极好。

在Orlovskaya 坦克训练学校,接受检查的T-18学员车队

有关T-18在卫国战争初期最详细的记载是苏联第9机械化集团军。该部在1941年6月23日至29日间在Rovno、Brody和 Lutsk地区的大片战场上同德军展开了大规模坦克战,结果损失惨重。为了补充战斗力,一个轻型坦克营被指派给该集团军。其下属的3各坦克连中,一个连编制有12辆T-26,一个连编制有15辆T-26和BT轻型坦克,另一连编制有14辆T-18和1辆T-26。该营在随后第9机械化集团军参加的战斗中遭受巨大损失。截至7月2日,全营仅剩下了2辆T-18,其中1辆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1932年8月,一辆T-18在训练中藏在灌木丛里


明斯克地区的防线中也使用了T-18轻型坦克。1941年6月23日,一辆安装45毫米反坦克炮的T-18被当作固定火力点安置在Drut河大桥边,阻击试图渡过Drut河的德军。车组成员是Gvozdev上士和Lupov列兵,他们顽强地战斗在Drut河畔长达4个多小时,让德军寸步难行。战斗中,他们总共击毁了3辆德军轻型坦克,1辆半履带车以及数量轮式卡车,并阻击了整整一个德军步兵连。为此,两位车组成员荣获了苏维埃红旗勋章。

1941年夏,在“斯大林”防线,一辆安装45毫米反坦克炮的T-18被埋在土中,充当固定火力点


T-18最后一次大量使用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第150坦克旅在战斗中动用了9辆T-18。这也是有关T-18参战记录的最后记载。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