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註冊
登錄
論壇
搜索
勋章中心
世界银行
幫助
導航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統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帝国军事论坛World War II
»
〖西欧战场〗
» 阿登战役图文资料
返回列表
發帖
Adolf.Hitler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Adolf.Hitler
(元首)
當前離線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
帖子
548
主題
213
精華
26
積分
231
威望
231
金錢
100001094
元首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
德意志帝国元首
UID
13
帖子
548
精華
26
1
#
跳轉到
»
正序看帖
打印
字體大小:
t
T
發表於 2012-12-19 15:31
|
只看該作者
阿登战役图文资料
1944年深秋,战争已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本土逼近,德国面临绝境,为扭转这一局面,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场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为此,从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计划。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该计划的主要设想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并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然后再转过头来对付苏联。西线总司令伦斯德元帅和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虽然对元首野心勃勃的计划大吃一惊,但劝说无效后也不敢再多言。最后计划包括每一个细节甚至炮轰时间都是希特勒在大本营制定的。11月3日,元首的特使约德尔上将赶到设在西线克雷菲尔松树林的B集团军司令部,将“莱茵河卫兵”的详细作战计划交给伦斯德和莫德尔,上面还有元首的亲笔警告:“不得更改”。
希特勒选择的反攻地点就是4年半之前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那一个崎岖不平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有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计划”。他的计划不可谓不大胆,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或许他能成功。但是他没有。
为实施这个计划,德国Government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0个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挥的第6SS党卫装甲集团军,辖有4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曼特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
盟军在西线共计有87个师,其中25个装甲师。然而在阿登一线却只有6个师的兵力。而且盟军高级指挥官们对德军反攻的可能性预料不足,认为目前德军的处境已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了。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格赖夫”的作战计划。“格赖夫”一词在德语中指神化中那种鹰头狮身长有翅膀的怪兽,如果就它在盟军中造成的巨大而惊人的混乱而言,这个名子取得十分恰当。德军组织了一支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斯尔策尼善长冒险,曾使用滑翔机从一个山顶监狱搭救出墨索里尼。斯尔策尼的突击队扮成美军,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覆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然而,这一计划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却未能实现。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计划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
12月16日拂晓,德军分兵分三路突然出击。密集的大炮对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猛轰,蜷缩在睡袋中的美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连滚带爬地钻入掩体,惊恐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紧随着炮火,几百架探照灯又罩住了美军阵地,耀眼的强光刺得美军士兵眼花缭乱。在混乱中,德军突击部队在坦克的掩护下向美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美军阵脚大乱,损失惨重。
德军装甲部队向前推进
在中路,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并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18日,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抵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克;其右翼狄特里希的第6SS党卫装甲集团军也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挺进约30英里。其先头纵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渡口。然而,这只纵队在斯塔佛洛市过夜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大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漠然视之,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阻住了其前进的道路;左翼布兰登堡指挥的第7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均渡过奥尔河,其中第5伞兵师突至12英里处的维尔茨,在南侧为中路部队建起了一道壁垒,小有进展。至12月20日,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
直到17日早上,盟军主要司令官们才承认德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艾森豪威尔急调第82和第101空降师火速赶往巴斯托克——圣维特一线进行增援,阻止德军西进。加文将军指挥的美第82空降师被派往圣维特防线,而麦考利夫将军指挥的美101伞兵师则驰援巴斯托克。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具体部署是: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必须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坚守阵地,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合围德军。
12月22日,巴顿率美第3集团军从南面发起了攻击。德军也在当天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克的美军投降,但只得到麦考利夫两个字回答:“苯蛋!”这个美国俚语含意颇深,从此在二战史上传为美谈。巴斯托克成为阻挡德军推进的一个钉子。18000名美军死守孤城,玩强抗击德军的进攻。直到圣诞节德军也没能突破麦考利夫的防线,只得饶过巴斯托克向前推进。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顶点,距马斯河只有5英里。于是中部战线形成了一个凸出部(阿登战役因此又称为凸出部战役或凸角之战)。
12月24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摧毁了德第7集团军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进攻的屏障依托。紧接着,巴顿命令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拼命狂奔”,前去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克的包围。次日,大部队沿打通的道路驶入城内,加强了该城的防御力量。与此同时,盟军的空军对已前出到塞勒斯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的第2装甲师及装甲教导师猛烈轰炸。在圣诞节那一天,德军第2装甲师与刚赶到的美第1集团军之第7军第2装甲师爆发激战,到该天结束,德军第2装甲师阵亡2500 人,1050人被俘,损失81辆坦克(原有88辆)。是役美军第2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26日,德军遂开始后退。德军强渡马斯河的希望落空了。
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盟军机场进行了几个月以来最猛烈的轰炸,盟军的260架飞机被毁。接着,德军地面部队重新向巴斯托克发起了围攻。
1945年1月3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巴斯托克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巴斯托克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双方血战了5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拿下这个重镇。1月8日,希特勒终于下令德军撤退。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迅速乘机推进。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到1月28日,德军被彻底赶回到原来的阵地。
阿登战役是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进了。
阿登战役中的照片:
盟军
阿登战役中第101空降师师长麦考利夫准将
阿登战役中被击毁的德军坦克
领取配给的美军
穿雪地迷彩用雪橇拖补给的美军
帮助美军洗衣服的比利时妇女
突出部战役中美第一集团军的装甲部队
阿登战役中的美军机枪手
阿登战役中被击毁的德军坦克
雪地中的进攻
阿登战役初期反击得手的德军阿登战役中德国伞兵的“鹰”行动60年前,二战中多有神勇表现的德国伞兵部队参加了NC德国最后一次反击——“阿登战役”。军人的忠诚难以阻挡邪恶的灭亡。这场全军覆没的失败行动终于成为NC伞兵的绝唱。
1944年深秋,战火逼近了德国本土,美、英盟军横扫大半个西欧并攻入德国中部边境。为扭转局面,希特勒下令德军在美军力量最薄弱的比利时东南部阿登地区实施大规模反击,即后来的“阿登战役”。为配合德军大部队的行动,德军统帅部计划在正式进攻前一天的夜里使用伞兵部队,空降到美军后方占据一个桥头堡,一来切断美军地面交通、阻击其增援部队,二来在美军后方制造混乱,接应正面进攻的大部队。此次行动代号为“鹰”,这将是德军在二战中进行的最后一次空降作战.
收藏
分享
Adolf.Hitler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Adolf.Hitler
(元首)
當前離線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
帖子
548
主題
213
精華
26
積分
231
威望
231
金錢
100001094
元首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
德意志帝国元首
UID
13
帖子
548
精華
26
3
#
發表於 2012-12-19 15:32
|
只看該作者
阿登战役中的照片:
德军
阿登战役中一名年轻的德军机枪手
年轻的德军士兵
阿登地区的德军一
阿登地区的德军二
进攻中的德军
被摧毁的美军坦克
逝去的死者
被俘的美军
山地上的进攻
TOP
Adolf.Hitler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Adolf.Hitler
(元首)
當前離線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
帖子
548
主題
213
精華
26
積分
231
威望
231
金錢
100001094
元首
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
德意志帝国元首
UID
13
帖子
548
精華
26
2
#
發表於 2012-12-19 15:32
|
只看該作者
重振雄风的最后机会
12月初,德军统帅部任命伞兵部队中久经沙场的冯·德·海特(Von der Heydte)上校指挥“鹰”行动。二战初期,德国伞兵从天而降,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多次奇袭:在丹麦和挪威谱写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空降作战的篇章;空降攻占所有荷兰机场,为德军迅速占领荷兰提供保证;突袭比利时埃本·埃马耳要塞创下二战中最大胆空降行动的纪录;克里特岛战役被算作二战中惟一一次以伞兵部队为主实施的攻坚战。这些空降作战为德军“闪电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战中后期,由于希特勒以伞兵空降作战伤亡过大为由禁止进行空降作战,德国伞兵被当做普通步兵投入地面战斗。因此,海特上校在接到这次久违的空降任务后心中十分激动,他将“鹰”行动视为重振德国伞兵威望的荣誉之战。
东拼西凑,组建1200人伞兵突击队
海特立即着手组建一支1200人的伞兵突击队。连年的征战使有空降经验的老兵损失殆尽,他只得在严重缺员的第2空降军中勉强找到了一些军官和士官,但招集的伞兵大都是刚刚经过训练的新兵。再加上冬季阿登山区的恶劣天气、夜间空降的难度较大以及运输机驾驶员经验不足,使得准确进行空降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海特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空降地区先由轰炸机投下燃烧弹指示位置;从出发机场到空降地区一路上由地面探照灯指示航线,没有探照灯的地方用高射炮发射曳光弹加以指示;伞兵空降时由运输机投放照明弹,确保伞兵准确着陆。
12月9日,海特的伞兵突击队在阿尔屯集结进行空降前的准备。12日,他们接到了具体作战任务:16日3时,在德军正面部队发起主攻前,在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进攻方向上的巴拉格米奇尔(Baraque Michel)地区空降,夺取并扼守当地的交路交叉点,接应正面进攻部队。由90架容克-52型运输机担任空中输送,出发机场为德国境内的帕德博恩和利普施塔机场。
15日夜里,因为部分负责运送伞兵突击队的卡车没有及时赶到,致使半数伞兵未能按计划准时到达出发机场,“鹰”行动被迫推迟。16日拂晓,德军“B”集团军群兵分三路,向美军发起进攻,第1梯队的装甲师当即突破了美军防线。原本担心就此无事可做的海特在16日下午接到急令,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在进攻中突然受阻,伞兵突击队按原计划空降接应。
航线出错,飞进盟军高射炮防空区
17日零时30分,运载伞兵突击队第1批10架容克-52型运输机起飞,在地面探照灯和高射炮的引导下,于3时到达预定地区上空并进行伞降。但在第1批运输机过后,沿线的探照灯关闭,高射炮也停止发射曳光弹,导致其后的几批运输机失去引导而偏离航线。其中部分飞至盟军高射炮防区上空,遭遇密集炮火拦截,被击落10架。其余运输机队形散乱,加上阿登上空的风速超过每秒6米,大约200名德国伞兵在着陆后发现自己身处远离目标50公里以外的波恩(Bonn)。最终到达目标的只有450人。
只有400人,也要进攻
海特随首批运输机准确降落到巴拉格米奇尔,到17日上午8时,他只集合到150人和一门迫击炮。由于人数太少,海特命令部队隐蔽进树林,等待其他伞兵前来。这天夜里,其余300人终于先后赶到,但所有通讯兵和无线电台都在后续空降时不知去向。在无法同指挥部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海特仍然决定攻下原定目标。于是,400多名德国伞兵在海特的指挥下,用FG-42伞兵步枪和MP-40冲锋枪杀入巴拉格米奇尔公路交叉点附近的美军驻地,将对方打得措手不及。
把伤员交给美国人
到18日晨,巴拉格米奇尔公路交叉点已经完全处在德国伞兵的控制之中。巧合的是被袭击的是美军第101空降师的一个连,其中有40多人被德军俘虏。但战斗中同样有不少德国伞兵受伤,由于没有任何药品,他们生命垂危。为了给这些伤员一线生机,海特叫来了被俘的美军,要求他们将德军伤员带回美军阵地并给予治疗。
在释放美军战俘时,海特特意给美军第101空降师师长泰勒将军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阁下曾与我指挥部队在诺曼底的卡朗坦地区交过手,从那时起我便得知您是一位勇敢、豪爽的将军。现在我把抓到的贵军战俘全部奉还,同时还将我们的伤员交给您。如果您能给予他们急需的治疗,我将不胜感激!”泰勒将军后来果然妥善安置了那些德军伤员,即使是处于德军重兵包围的危机关头,美军第101空降师的医护所依然为他们提供了细心的医护。
海特十分清楚,在放回美军战俘的同时,必然招来美军的大举反攻,他命令部下立即在美军驻地和公路两侧的树林中布防。几小时后,赶往增援巴斯托尼的美军第101空降师部队向海特他们发起了进攻。于是,在阿登战役初期德军大举进攻时,在主战场以外的巴拉格米奇尔,一支德国伞兵部队却面临着数倍于己的美军的进攻。由于此处是通往巴斯托尼的必经之路,美军的攻势相当凶猛。公路两侧的地区几经易手,遍地是双方阵亡官兵的尸体。战斗进行到19日,海特身边只剩下不到200人,而且弹药和口粮即将耗尽。正面进攻的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仍未赶到,海特预感到这次由元首下令发动的反击前景不妙。
全军覆没,上校投降
20日,海特被迫作出决定,主动放弃巴拉格米奇尔公路交叉点,将剩余部下分散转移,向东撤回13公里外的德军防线。然而,许多德国伞兵在转移途中迷失方向,先后被美军歼灭或俘虏。21日,在美军的追击下,与海特随行的卫兵们纷纷中弹而亡,只剩下受伤的海特独自一人逃进了蒙绍(Monchau)镇,躲在一所民宅内。22日早上,美军开始在蒙绍镇大举搜查,毫无抵抗能力的海特把自己的银质伞兵突击奖章送给了镇里的一个小男孩,让他给美军带口信说自己准备投降。当天中午,美军前来将海特上校带走。
至此,二战德国伞兵的最后一次空降作战“鹰”行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1个月后,德军在阿登的反击被盟军击退,所有进攻部队全部被赶回到反击前的出发阵地上。欧洲的上空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曾经所向无敌的德国伞兵,阿登战役中的“鹰”行动成为NC德国伞兵的绝唱,只剩下鹰徽标志向人们表述着德国伞兵拥有过的荣耀,以及他们曾经作战过的地方:纳尔维克、埃本·埃马尔、科林斯、克里特……
TOP
返回列表
» 〖迎兵大厅〗
〖新兵解惑〗
〖海关|护照〗
〖新闻|虚拟新闻公告〗
» 〖战争风云〗
〖提问解惑〗
〖西欧战场〗
〖苏德战场〗
〖亚太战场〗
〖海底出击〗
〖大炮巨舰〗
〖一战风云〗
〖图片专栏〗
〖人物传记〗
〖政治领袖人物〗
〖国防军将帅〗
〖SS党卫军将帅〗
〖帝国骑士〗
〖轴心国将帅〗
〖苏联将帅|英雄〗
〖同盟国将帅〗
〖武器装备〗
〖环球军事〗
» 〖铁幕|世界元帅合集〗
〖冷战红色国家研究专区〗
〖近现代世界各国高级将帅研究〗
» 〖虚拟势力〗
〖轴心国〗
〖大德意志帝国〗
〖意大利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
〖匈牙利王国〗
〖日本帝国〗
〖满洲帝国〗
〖中立国〗
〖美利坚合众国〗
〖土耳其共和国〗
〖智利共和国〗
〖共产国际〗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中華蘇維埃區〗
〖蒙古人民共和国〗
〖同盟国〗
〖大英帝国〗
〖中華民國〗
〖波兰共和国〗
〖法兰西共和国〗
» 〖军需〗
〖勋章奖章〗
〖军服佩饰〗
〖RO军品品牌专区〗
» 〖战区|虚拟战争〗
〖战区|虚拟战争〗
» 〖最高统帅部〗
〖国际联盟〗
〖社区治安外交委员会〗
〖学术研究院〗
〖技术局〗
[收藏此主題]
[關注此主題的新回復]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