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
- 帖子
- 548
- 精華
- 26
    
|
1940年的作战情况
不列颠之战进行到1940年下半年,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主要攻击力量都一直用于巡逻和攻击敌港口。1940年7月,岸基航空兵司令部得到了装备“布伦海姆”MK IV的三个轰炸机中队的增援,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支来自舰载航空兵的“旗鱼”鱼雷轰炸机中队。这样,岸基航空兵得以开始组织力量展开对德军水面舰艇的攻击。6月21日,从奥克尼起飞的5架“旗鱼”对当时正在卑尔根附近的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发动了鱼雷攻击,但鱼雷全部错失目标,在战斗中有两架“旗鱼”被防空炮火击落。不久,来自第224和第233中队的4架“哈德逊”使用机上携带的227公斤炸彈对“沙恩霍斯特”号进行了中低空轰炸,但未能命中目标,反倒又被闻讯而来的Bf-109击落两架。此后又有3架来自第42飞行中队的“波弗特”式轰炸机在俯冲投弹时被击落,而“沙恩霍斯特”号则安然无恙。即便有炸彈命中,也未必能对这艘拥有出众装甲防护能力的战列舰造成多大损伤。
这次失败的作战该暴露出岸基航空兵鱼雷武器装备数量不足的弱点,对德国战舰的炸彈攻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也仅取得微小战果。而磁性水雷的使用则在一定成果上提高了岸基航空兵的战绩。这种水雷重748公斤,尾部安装有一个小型降落伞,可在200多米高度投放。当敌水面舰艇经过水雷附近时,金属船体产生的磁场会引爆水雷并产生剧烈的爆炸。但该水雷工作不甚稳定,有时还在空中时就会引爆并危及载机。后来还在这种水雷的基础上研制了TIM炸彈,用于攻击敌港口和码头设施。
9月17日夜,位于林肯郡的第22中队的6架“波弗特”式轰炸机奉命对停泊在法国瑟堡港的德国船只实施夜间鱼雷攻击,来自第53和59中队的14架“布伦海姆”式轰炸机负责轰炸码头。尽管天气不佳,一架“布伦海姆”仍然成功突破港口防空火力并击沉了排水量1626吨的“约翰.布鲁门索“号货船,飞机也被猛烈的防空炮火击中,但飞行员仍设法将飞机飞回了位于托尼岛的基地。德国海军T-11号鱼雷艇遭炸彈重创,码头的油库也被击中引爆,港口受到巨大破坏。尽管攻击行动取得了成功,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岸基航空兵战绩并无可称道之处。到1940年底,岸基航空兵仅击沉6艘敌舰,重创14艘。
1940年12月,驻扎在德文郡的第252飞行中队得到了新式的布里斯托“勇士”MK IC战斗机的支援。这种飞机装有4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7毫米机枪,火力强大。机组成员2名,一名驾驶员,另一名是导航员兼无线电操作员。该机原本是作为远程战斗机使用,后经改进主要被用于进行对海攻击。大战进入1941年,岸基航空兵的力量组成为:8个“布伦海姆”中队、6个“哈德逊”中队、3个“波弗特”中队、2个“旗鱼”中队和1个“勇士”中队。得益于敌占区地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喷火”式战斗机的大量空中照相侦察,此时岸基航空兵的情报搜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攻击行动也把重点放在拂晓和日落时分对敌港口水域的布雷和对船只的低空轰炸上,使用的武器主要是227公斤炸彈和113公斤炸彈,战斗中飞机上的导航员主要负责进行攻击效果评估。部分“波弗特”和“哈德逊”中队在北海海域的挪威和荷兰沿岸对轴心国船只展开了昼间攻击,主要采用单机或小编队方式利用云层掩护进行作战。白天主要对港口入口处进行布雷,夜间则进行炸彈攻击。
这一时期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反舰攻击行动。1941年4月6日晨,皇家空军“喷火”式战斗机在布累斯特上空对德国海军“格奈森诺”号战列舰进行了空中侦察,发现该舰正驶出港口。于是6架携带鱼雷的第22中队的“波弗特”立即从康沃尔郡起飞前往这一空域,但但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只有一架飞机发现目标。飞行员肯尼斯.坎贝尔施放鱼雷准确命中“格奈森诺”号,后者被炸开一个直径12米的大洞。“格奈森诺”号战列舰在遭此重创后不得不返回港口进行长达5个月之久的大修。但这架“波弗特”也在港口上空被击落,飞行员丧生。坎贝尔因此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也是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唯一一次获此荣誉。另一次攻击行动发生在6月13日,英国情报机构破译的德国海军通讯密文显示:德国海军“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正离开基尔港北上,于是第42和第22中队的“波弗特”奉命前往挪威西南海域寻歼“吕佐夫”号。不久,飞行员雷.洛维特驾驶的“波弗特”发现了“吕佐夫”号,飞机从云层中突然飞抵“吕佐夫”号附近并施放了鱼雷并准确命中,始料不及的德国海军编队未作出任何反应。“吕佐夫”号虽遭鱼雷重创但并未沉没,后来被迫返回基尔大修,在之后的6个月里未能出战。
此时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4支“布伦海姆”中队也转为对荷兰和法国沿岸的敌水面舰艇展开昼间攻击,岸基航空兵司令部则负责夜间攻击。而前者的作战更为活跃,到了1941年7月,轰炸机司令部宣称已取得击沉104艘各类敌舰、重创72艘的战果。轰炸机司令部的作战一直持续到9月方才终止。但对战后德国方面的战争资料分析后得知,轰炸机司令部真实的战绩仅为击沉7艘和重创6艘,而其自身的损失则高达23%。
1941年下半年,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飞机开始安装ASV雷达,这大大增强了飞机夜间发现敌舰的能力。1941年底,岸基航空兵已击沉28艘敌舰并重创20艘,但自身的损失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942年12月的一份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报告显示,鱼雷攻击机飞行员每执行一次作战任务的生存几率仅为17%,轻型轰炸机为25%。相比之下中型和重型轰炸机飞行员的生存几率则为44%,昼间战斗机为43%。当然,这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有变化,在不同的飞行中队里也会有所差异。但岸基航空兵的高损失率在皇家空军里一直是首屈一指的。
在敌海岸线附近执行任务时除了会遭遇防空炮火的打击,敌战斗机的拦截也相当致命。图中是一架“勇士”MK IC轰炸机,该机在1943年6月3日执行任务过程中遭到德国空军BF-109战斗机拦截,受损严重。
1942年初,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实力再次得到提高,共有5个“波弗特”中队、3个“勇士”中队、3个“布伦海姆”中队以及12个“哈德逊”中队。其中有5个“哈德逊”中队用于反舰攻击,其余的“哈德逊”用于反潜攻击和海上营救。1942年2月12日对于岸基航空兵乃至整个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而言都是个耻辱,这一天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格奈森诺”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由卑尔根出发,竟然几乎毫发无损地安全通过英吉利海峡抵达德国,途中仅因触雷遭到轻伤。在这一时期,携带鱼雷的“波弗特”取得了1941年底到1942年初期间的大多数战绩。但在1942年初,这些飞行中队被大量部署在地中海地区以求切断轴心国到北非地区的供应线。为了弥补“波弗特”的调离产生的不足,遭轰炸机司令部弃用的汉德利.佩季公司“汉普顿”式中型轰炸机加入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承担挪威西南海岸的作战任务。而“惠特利”VII轰炸机则负责比斯开湾的轰炸任务。9月,第144和455飞行中队的32架“汉普顿”进驻苏联北部基地,其最重要的一个战斗使命就是攻击德国海军“杜必兹”号战列舰以及为前往摩尔曼斯克的PQ18护航船队提供空中掩护。作战期间损失了9架“汉普顿”,其余飞机于10月间被转送给苏联方面。与此同时,“勇士”战斗机又开发出两种不同的改型用于执行对海攻击任务。1942年中期,其中一种改型——“勇士”MK VIC正式取代“勇士”MK IC,其引擎功率更大,低空飞行性能良好,而且还为导航员提供了可朝后方射击的机枪。另一种改型称为“Torbeau”,这是一种可携带鱼雷的MK VIC的改型,机上的武器除机枪和机炮得以保留外,还可携带一枚用于高速投放的MK XV鱼雷。1942年11月20日,第236和第254中队的25架“勇士”对荷兰角附近海域的德国商船队发动攻击,仅击沉一艘450吨的货船,轻伤两外两艘。战斗中遭到了德国空军Bf-109战斗机的拦截,3架“勇士”被击落,2架在返航着陆时坠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