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標題: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战史
[打印本頁]
作者:
Adolf.Hitler
時間:
2012-12-19 15:53
標題: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战史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战史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战史
就初次投入使用的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部队而言,这支部队的实力看似微不足道,但认真回顾起来却是具有相当的意义。
早在大战爆发前,英国人就已经感受到来自德国潜艇的巨大威胁,对于这个岛国至关重要的海上补给线战时将很有可能被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无情切断。所以岸基航空兵部队的组建就是为了与皇家海军及舰载航空兵一同有效担负起为海上运输船队护航的使命。与此同时,位于北海海域的德国海岸线较短,德军位于这里的港口和码头及其停靠在此处的舰艇将是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的重要攻击目标。而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将不可避免的与皇家海军舰队遭遇,将对后者形成巨大威胁。有鉴于此,人们很自然的对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赋予了很大的希望。
战争初期的严峻形势
早期的岸基航空兵力量是相当薄弱的,仅有位于苏塞克斯的托尼岛上的第22飞行中队和位于诺福克的第42飞行中队。这两个中队装备的都是老式的维克斯公司“Vildebeest III”式双翼战斗机,这种于1928年设计的飞机装有两挺机枪,可携带460毫米鱼雷。不久,岸基航空兵部队又装备了两个中队的洛克希德公司“哈德逊”式反潜机,这种来自美国的新式飞机将取代旧的Avro “安森”侦察机。此外,还有5个飞行中队装备了“桑德兰”式水上飞机,这些中队连同在地中海和远东地区的部分飞行中队一起构成了早期的岸基航空兵力量。
除了装备不足以外,当时英国皇家空军的反舰战术已经较为落后,情报搜集尤显不足。但岸基航空兵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所执行海上飞行任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岸基航空兵的成员都是经过良好侦察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和导航员,其中相当一部分飞行员还接受过远程导航飞行训练,无论从理论背景和飞行经验来说都是优秀的,连飞机上的无线电操作员和机枪手都有丰富的训练和作战经验。
大战爆发初期,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作战使命主要是在英国海岸线附近水域执行反潜搜索任务以及在北海海域巡逻,但商船并没有被列为攻击目标。“安森”和“哈德逊”式飞机在战斗中常有遭遇敌水上飞机和单引擎战斗机,并受到了一定损失。但第220飞行中队的一架“哈德逊”却取得了皇家空军的首次空战胜利,该机于1939年10月8日在北海附近海域击落了一架德国空军“道尼尔”Do-18水上飞机。而作为主要作战任务的反舰攻击却在战争初期战绩不佳,“安森”式侦察机由于性能有限很快退出使用,而“哈德逊”在执行对海攻击时能力也显得不足,但航程还算令人满意,至少可以到达挪威海岸上空。1939年11月,布里斯托“波弗特”式轰炸机进入第22飞行中队服役,这种在当时号称是“世界上最快的鱼雷轰炸机”尽管在服役初期还存在少许技术上的缺陷,但经过改进已能胜任低空攻击和布雷任务,并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逐渐成为岸基航空兵主要的鱼雷轰炸机。另一方面,从必要的护航力量来说,岸基航空兵还缺少一种远程战斗机,唯一能用的上的是布里斯托“布伦海姆”MK IV式轻型轰炸机,当时的德军攻势正胜,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很快为三个飞行中队装备了“布伦海姆”MK IV轰炸机。
随着丹麦和挪威相继被占领,德军又于1940年5月攻陷法国。形势对于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而言相当不利,因为这使得原本狭小的德国海岸线现在得到了很大延伸,从北极圈到法国和西班牙的交界处之间的漫长海岸线上,不少优良的港口和码头都可为德军战舰和武装商船所用,此外来自德国空军的空中掩护也得到了一定加强。于是,英国皇家空军司令部于1940年5月4日正式下达命令对轴心国商船进行攻击。但在西线盟军溃败和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期间,多数英国飞机都用来掩护地面部队的撤退,岸基航空兵的“哈德逊”和“布弗特”式飞机的数量已经达不到作战所需,而岸基航空兵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阻止德军从瑞典经由挪威运输煤炭和铁矿石。在夏季,这些对于N粹德国战争机器至关重要的物资可经由波罗的海运送至德国港口,但到了冬季冰冻期,这条海上运输线就显得不甚便利。随着德军对荷兰的攻占,鹿特丹就成为更加方便的海上运输中转点,物资可从这里改由驳船途径莱茵河直达鲁尔工业区。为此,德军征召了大量法国、挪威、丹麦和荷兰的船只用于运输物资,同时还部署了大量由扫雷舰和拖捞船加装防空火炮后改装成的护卫艇,与德国空军一同承担货船的护航任务。此外,法国西部的港口也被德军用于水面舰艇和潜艇的驻扎与维修补给,这对于大西洋上的盟军护航船队将是极大的威胁。
作者:
Adolf.Hitler
時間:
2012-12-19 15:53
1940年的作战情况
不列颠之战进行到1940年下半年,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主要攻击力量都一直用于巡逻和攻击敌港口。1940年7月,岸基航空兵司令部得到了装备“布伦海姆”MK IV的三个轰炸机中队的增援,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支来自舰载航空兵的“旗鱼”鱼雷轰炸机中队。这样,岸基航空兵得以开始组织力量展开对德军水面舰艇的攻击。6月21日,从奥克尼起飞的5架“旗鱼”对当时正在卑尔根附近的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发动了鱼雷攻击,但鱼雷全部错失目标,在战斗中有两架“旗鱼”被防空炮火击落。不久,来自第224和第233中队的4架“哈德逊”使用机上携带的227公斤炸彈对“沙恩霍斯特”号进行了中低空轰炸,但未能命中目标,反倒又被闻讯而来的Bf-109击落两架。此后又有3架来自第42飞行中队的“波弗特”式轰炸机在俯冲投弹时被击落,而“沙恩霍斯特”号则安然无恙。即便有炸彈命中,也未必能对这艘拥有出众装甲防护能力的战列舰造成多大损伤。
这次失败的作战该暴露出岸基航空兵鱼雷武器装备数量不足的弱点,对德国战舰的炸彈攻击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也仅取得微小战果。而磁性水雷的使用则在一定成果上提高了岸基航空兵的战绩。这种水雷重748公斤,尾部安装有一个小型降落伞,可在200多米高度投放。当敌水面舰艇经过水雷附近时,金属船体产生的磁场会引爆水雷并产生剧烈的爆炸。但该水雷工作不甚稳定,有时还在空中时就会引爆并危及载机。后来还在这种水雷的基础上研制了TIM炸彈,用于攻击敌港口和码头设施。
9月17日夜,位于林肯郡的第22中队的6架“波弗特”式轰炸机奉命对停泊在法国瑟堡港的德国船只实施夜间鱼雷攻击,来自第53和59中队的14架“布伦海姆”式轰炸机负责轰炸码头。尽管天气不佳,一架“布伦海姆”仍然成功突破港口防空火力并击沉了排水量1626吨的“约翰.布鲁门索“号货船,飞机也被猛烈的防空炮火击中,但飞行员仍设法将飞机飞回了位于托尼岛的基地。德国海军T-11号鱼雷艇遭炸彈重创,码头的油库也被击中引爆,港口受到巨大破坏。尽管攻击行动取得了成功,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岸基航空兵战绩并无可称道之处。到1940年底,岸基航空兵仅击沉6艘敌舰,重创14艘。
1940年12月,驻扎在德文郡的第252飞行中队得到了新式的布里斯托“勇士”MK IC战斗机的支援。这种飞机装有4门20毫米机炮和6挺7.7毫米机枪,火力强大。机组成员2名,一名驾驶员,另一名是导航员兼无线电操作员。该机原本是作为远程战斗机使用,后经改进主要被用于进行对海攻击。大战进入1941年,岸基航空兵的力量组成为:8个“布伦海姆”中队、6个“哈德逊”中队、3个“波弗特”中队、2个“旗鱼”中队和1个“勇士”中队。得益于敌占区地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喷火”式战斗机的大量空中照相侦察,此时岸基航空兵的情报搜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攻击行动也把重点放在拂晓和日落时分对敌港口水域的布雷和对船只的低空轰炸上,使用的武器主要是227公斤炸彈和113公斤炸彈,战斗中飞机上的导航员主要负责进行攻击效果评估。部分“波弗特”和“哈德逊”中队在北海海域的挪威和荷兰沿岸对轴心国船只展开了昼间攻击,主要采用单机或小编队方式利用云层掩护进行作战。白天主要对港口入口处进行布雷,夜间则进行炸彈攻击。
这一时期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反舰攻击行动。1941年4月6日晨,皇家空军“喷火”式战斗机在布累斯特上空对德国海军“格奈森诺”号战列舰进行了空中侦察,发现该舰正驶出港口。于是6架携带鱼雷的第22中队的“波弗特”立即从康沃尔郡起飞前往这一空域,但但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只有一架飞机发现目标。飞行员肯尼斯.坎贝尔施放鱼雷准确命中“格奈森诺”号,后者被炸开一个直径12米的大洞。“格奈森诺”号战列舰在遭此重创后不得不返回港口进行长达5个月之久的大修。但这架“波弗特”也在港口上空被击落,飞行员丧生。坎贝尔因此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也是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唯一一次获此荣誉。另一次攻击行动发生在6月13日,英国情报机构破译的德国海军通讯密文显示:德国海军“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正离开基尔港北上,于是第42和第22中队的“波弗特”奉命前往挪威西南海域寻歼“吕佐夫”号。不久,飞行员雷.洛维特驾驶的“波弗特”发现了“吕佐夫”号,飞机从云层中突然飞抵“吕佐夫”号附近并施放了鱼雷并准确命中,始料不及的德国海军编队未作出任何反应。“吕佐夫”号虽遭鱼雷重创但并未沉没,后来被迫返回基尔大修,在之后的6个月里未能出战。
此时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4支“布伦海姆”中队也转为对荷兰和法国沿岸的敌水面舰艇展开昼间攻击,岸基航空兵司令部则负责夜间攻击。而前者的作战更为活跃,到了1941年7月,轰炸机司令部宣称已取得击沉104艘各类敌舰、重创72艘的战果。轰炸机司令部的作战一直持续到9月方才终止。但对战后德国方面的战争资料分析后得知,轰炸机司令部真实的战绩仅为击沉7艘和重创6艘,而其自身的损失则高达23%。
1941年下半年,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飞机开始安装ASV雷达,这大大增强了飞机夜间发现敌舰的能力。1941年底,岸基航空兵已击沉28艘敌舰并重创20艘,但自身的损失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942年12月的一份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报告显示,鱼雷攻击机飞行员每执行一次作战任务的生存几率仅为17%,轻型轰炸机为25%。相比之下中型和重型轰炸机飞行员的生存几率则为44%,昼间战斗机为43%。当然,这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有变化,在不同的飞行中队里也会有所差异。但岸基航空兵的高损失率在皇家空军里一直是首屈一指的。
在敌海岸线附近执行任务时除了会遭遇防空炮火的打击,敌战斗机的拦截也相当致命。图中是一架“勇士”MK IC轰炸机,该机在1943年6月3日执行任务过程中遭到德国空军BF-109战斗机拦截,受损严重。
1942年初,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实力再次得到提高,共有5个“波弗特”中队、3个“勇士”中队、3个“布伦海姆”中队以及12个“哈德逊”中队。其中有5个“哈德逊”中队用于反舰攻击,其余的“哈德逊”用于反潜攻击和海上营救。1942年2月12日对于岸基航空兵乃至整个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而言都是个耻辱,这一天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格奈森诺”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由卑尔根出发,竟然几乎毫发无损地安全通过英吉利海峡抵达德国,途中仅因触雷遭到轻伤。在这一时期,携带鱼雷的“波弗特”取得了1941年底到1942年初期间的大多数战绩。但在1942年初,这些飞行中队被大量部署在地中海地区以求切断轴心国到北非地区的供应线。为了弥补“波弗特”的调离产生的不足,遭轰炸机司令部弃用的汉德利.佩季公司“汉普顿”式中型轰炸机加入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承担挪威西南海岸的作战任务。而“惠特利”VII轰炸机则负责比斯开湾的轰炸任务。9月,第144和455飞行中队的32架“汉普顿”进驻苏联北部基地,其最重要的一个战斗使命就是攻击德国海军“杜必兹”号战列舰以及为前往摩尔曼斯克的PQ18护航船队提供空中掩护。作战期间损失了9架“汉普顿”,其余飞机于10月间被转送给苏联方面。与此同时,“勇士”战斗机又开发出两种不同的改型用于执行对海攻击任务。1942年中期,其中一种改型——“勇士”MK VIC正式取代“勇士”MK IC,其引擎功率更大,低空飞行性能良好,而且还为导航员提供了可朝后方射击的机枪。另一种改型称为“Torbeau”,这是一种可携带鱼雷的MK VIC的改型,机上的武器除机枪和机炮得以保留外,还可携带一枚用于高速投放的MK XV鱼雷。1942年11月20日,第236和第254中队的25架“勇士”对荷兰角附近海域的德国商船队发动攻击,仅击沉一艘450吨的货船,轻伤两外两艘。战斗中遭到了德国空军Bf-109战斗机的拦截,3架“勇士”被击落,2架在返航着陆时坠毁。
作者:
Adolf.Hitler
時間:
2012-12-19 15:53
战术的改变
1942年里,英国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飞机共击沉25艘各类敌舰,重创20艘。虽然盟军飞行员英勇作战,但较损失而言这点战绩还是微不足道。很显然,战术和攻击方式一定存在问题。
时间进入到1943年,岸基航空兵的空中打击力量共拥有6个中队的“勇士”、4个“汉普顿”中队、5个“哈德逊”中队(其中3个中队用于空中侦察)以及2个“旗鱼”中队,岸基航空兵的官兵开始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作战。位于卢卡的第39中队指挥官帕特里克.吉布斯设法调用了第227中队的“勇士”,他的想法是,在攻击开始时使用这些飞机压制攻击敌舰防空火力,鱼雷攻击机随后立即施放鱼雷。采用这种战术后,飞机的损失仍然较高,但打击轴心国商船队的战果也随之显著增加。
来自第236飞行中队的指挥官内尔.惠勒也提出了自己的岸基航空兵对海攻击战术改进意见,他建议以英国本土为基地的岸基航空兵飞机只有在完成必要的情报搜集和空中侦察后才可出动,而更重要的是,鱼雷攻击机和轰炸机的攻击行动必须得到战斗机的掩护。经过一番争论,新的战术在1943年开始得到施行。1943年4月19日,51架“勇士”在第118和167中队的22架“喷火”式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荷兰特塞尔附近水域的德国商船队发动攻击,击沉1艘大型货轮,重创4艘护航舰艇,参战飞机则无一损失。安全返航的飞机也因为这次令人鼓舞的胜利得到了机场上人群的夹道欢迎。
这次攻击成为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作战的转折点。此后不久,机载火箭发射器开始得到使用,这是岸基航空兵作战力量的又一个重大飞跃。每架“勇士”可在翼下携带8具火箭发射器,这些火箭拥有11.3公斤的弹头,可轻易撕裂水面舰艇的甲板和船舷。首个战果诞生于1943年6月1日,第236飞行中队的马克.贝特曼驾驶一架“勇士”使用火箭击沉德国海军U-418号潜艇,艇上乘员全部丧生。从7月起,新的“勇士”TF.MK X开始在第144和404飞行中队服役,这种飞机引擎得到了改进,低空性能突出,可用于鱼雷攻击和防空火力压制。在1943年里,岸基航空兵共击沉32艘各类敌舰,尽管与上一年比战绩提高不大,但损失却大大减小,参战官兵的士气也有很大提高。德国方面也不得不加大了护航舰艇的建造力度。
作者:
Adolf.Hitler
時間:
2012-12-19 15:53
岸基航空兵飞行大队的组建
1944年初,共有11支岸基航空兵飞行中队装备了“勇士”,其中5个飞行中队组成了飞行大队。3月,装备有新式的“勇士”TF.MK X的第455和第489飞行中队联合组建了路查斯飞行大队,并在4月里移师诺福克。4月里,第144和第404中队也合并为戴维斯托.摩尔飞行大队,基地位于康沃尔。在那里,“勇士”TF.MK X可方便起飞拦截沿法国西海岸航行的德国商船队,战绩不断提升。然而,作战的危险也显著加大。由于攻击多半在低空进行,在这一高度虽可准确对敌水面舰艇瞄准攻击,但对于后者而言,对空射击同样方便。德国人还大量利用民用船只改装成拥有强大防空火力的海上防空平台,对于皇家空军的飞机而言是个不小的威胁。6月,所有作战单位的重点都放在了诺曼底登陆上。岸基航空兵再次得到了5个“复仇者”攻击机中队和3个“旗鱼”中队的增援,此外还包括由“蚊”VI式飞机组成的波特里斯飞行大队,上述飞机都在对德国海军驱逐舰和鱼雷艇的攻击中取得了一定战果。新参战的“蚊”XVIII式战斗轰炸机安装有“莫林斯”反坦克机炮,威力强大,当年3月里就有一艘德国潜艇被这种武器击沉,6月10日又有一艘德国潜艇被击沉。
6月底,戴维斯托飞行大队转移到林肯郡,9月又移师至班夫与波特里斯飞行大队会合。此时法国海域的德国水面舰艇活动已经基本被扫灭,“蚊”式和“勇士”战机也牢固的掌握着挪威海域,轴心国水面舰艇的活动只能在夜间进行,白天则被迫停靠在港口的掩体和洞库中,即便是这样也常遭到盟军飞机的轰炸。班夫飞行大队的昼间攻击也得到了“野马”式远程战斗机的护航,第333飞行中队的“蚊”VI也常予以支援。第333飞行中队的飞行员不少是挪威人,他们对这一带空域和地形非常熟悉,常常引导主力机群攻击港口目标。
9月,盟军推进至比利时与荷兰南部,德军因此无法再使用鹿特丹,而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也因此控制了整个丹麦和挪威南部海岸地区。10月,第143中队换装“蚊”VI式战斗轰炸机并加入班夫飞行大队。驻扎在苏格兰地区的各飞行中队被划分为两部分——第143、235和第248中队为一部留守班夫,第144和第404中队移师马里郡,与第455和第489中队合并,组建为达拉奇飞行大队,这支飞行大队全部装备新型的“勇士”TF.MK X。而此时的皇家空军已经停止使用鱼雷而全部换装更有效的机载火箭。
整个1944年,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部队共击沉各类轴心国舰船175艘,战绩相比以前有了显著增长。在此期间,轰炸机司令部所属的轰炸机部队得到了岸基航空兵的“哈利法克斯”轰炸机的支援,对德国港口和造船码头的轰炸持续进行,布雷行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尾声
在瑞典于1944年9月宣布关闭波罗的海的港口以后,轴心国商船队和护航力量的活动几乎难以为继。在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个月,德国的海上运输活动雪上加霜。由于苏军快速东进,德国海军位于波罗的海的船只和潜艇被迫向西撤离,这也正成为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的重点打击目标,后者广泛活动在丹麦、挪威以及德国北部海岸,大战结束前共击沉20艘德国潜艇和86艘货轮。
实际上,直到大战末期,对德国水面舰艇的打击也并未能完全阻绝德国从瑞典的铁矿及其他战略物资的进口,但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在1943年以后的作战行动非常活跃,给N粹德国的抵抗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对于盟军来说,夜间进行的空中布雷所取得的战绩比直接空中打击更大,尤其是在波罗的海海域。其他轴心国船只都是在港口地区被轰炸机司令部所属飞机和美第8航空军摧毁。此时的德国空军为盟军昼夜不停的轰炸疲于奔命,德国造船力量开始赶不上战争损耗,德国海军也无法得到足够的兵员补充,这对于N粹战争机器而言才是致命的。在彻底击败N粹法XS的进程中,皇家空军岸基航空兵在盟军作战史册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歡迎光臨 帝国军事论坛World War II (http://dg.66rt.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