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深战役防御布势其实也有其缺点,由于防御纵深深,防御面积大,涉及的部队众多。故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利于在战役进攻结束后迅速转入完全防御状态。如果进攻方不给防御方足够的准备时间又有能力随时发动一场强有力的快速突击,大纵深防御布势的意义便不复存在。故此,德军其实有望突破苏军的防线以达成其战役目标。可惜的是德军恰恰使用了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进行这场战役。寄予厚望的新型战车“虎”式(Panzerkanpfwagen Ⅵ Ausf. E Tiger Ⅰ)和“豹”式(PzKpfwⅤ)坦克较偏重于火力和防御力,机动力尤其是越野机动力相比较于以前的三、四号坦克有了很大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些战车的可靠性都不佳,实际损失数要比正常损失高出几倍。使用这样的武器实际上已经从某种意义上开始背离闪电战最初的原则。另外,大多数装备此类战车的部队与这些车辆还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武器性能好不如用的顺手。处于磨合期的部队限制了对新式战车的运用,也间接限制了其对闪电战战法的运用。这样的部队在前几天发动的首次突击时随很有可能占尽便宜。但无论防御力有多强终究有被摧毁之时。在日后的进攻中战损车辆只会越来越多。当然,仅仅只是车辆的问题还不足以使德军惨败。最大的失误在于为了保证“堡垒”计划的顺利实施德军以各种理由多次推迟战役发起时间。这些并不能被说成是错误的决定,但错就错在这些时间上的推迟并没有与兵力调动同步进行,结果将自己的作战意图暴露得众人皆知。留给苏联人宝贵的时间为即将到来的攻击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这些行动都给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德军部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德军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