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苏德战争中苏军的主要损失(被全歼的集团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爆发和面临德国入侵威胁的情况下,第5集团军于1941年1月在基辅特别军区组建。卫国战争前夕,第5集团军编有:步兵第15和第27军,机械化第9和第22军,第2和第9筑垒地域及炮兵、工程兵等直属部队。战争爆发后,编入西南方面军。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先后在布列斯特以南国境地区、科韦利、杜布诺、罗夫诺、日托米尔等地域,以及依托科罗斯坚筑垒地域既设阵地实施防御战斗。7月11日至9月20日,在基辅方向参加对优势德军的防御交战(参见基辅战役),在上述阻击战中,其兵团和部队损失惨重。9月20日,第5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兵团和部队用以补充西南方面军其他集团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第6集团军于1939年8月在基辅特别军区组建。1939年9月,在乌克兰方面军编成内,参加苏军向西乌克兰的进军。卫国战争前夕,第6集团军(辖步兵第6、第37军,机械化第4、第15军,骑兵第5军,第4、第6筑垒地域,炮兵及其他部队)在利沃夫方向克雷斯特诺波尔、格拉博韦茨一线地区展开。战争爆发,编入西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在利沃夫西北参加边界交战。尔后,集团军虽经艰苦奋战,但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被迫撤至布罗德、扬波尔和别尔季切夫。7月,集团军(7月25日起编入南方面军)参加乌曼战役(参见基辅战役)。第6集团军在乌曼东南经艰苦防御战斗后,遂于8月10日被撤销,所属兵团和部队用以补充南方面军其他集团军。”  

“卫国战争爆发时,第12集团军辖步兵第13、第17军、机械化第16军和第10、第11、第12筑垒地域、以及炮兵,工程兵等部队,编入西南方面军。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参加斯坦尼斯拉夫以西边界地区的交战,在文尼察方向进行激烈的防御战斗,阻击优势德军进攻。1941年7月下半月,在南方面军编成内,在乌曼方向进行防御战斗。由于德军实施翼侧突击,其突击集团已进至五一城地域,第12集团军多数兵团和部队于8月2日陷入重围(参见基辅战役),并在此条件下苦战五昼夜。突围后,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于1941年8月10日被撤销,所属部队用以补充方面军兵团和部队。”  




“1940年7月,第16集团军在外贝加尔军区组建。该集团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和面临日军入侵威胁的条件下组建的。组建后,在外贝加尔担任边防任务。卫国战争爆发后,集团军(辖步兵第32军、机械化第5军、炮兵等直属部队)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后经铁路调至斯摩棱斯克地域,7月中旬,就地编入西方面军,并在其编成内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尔后,参加莫斯科会战(194l一1942)。1941年10月初,第16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奉命将所属兵团和部队分别转隶第19和第20集团军,此后,则将维亚济马地域作战(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的许多兵团和部队编入自己的建制。”  

“1941年6月在北高索军区首次组建。最初编有步兵第25、第34军,机械化第26军,步兵第38师和其他部队,编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  

1941年7月初,转隶西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方向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艰苦的防御战斗,并参加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地域实施的反突击。7—9月初,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在交战进程中箝制德军大量兵力,予德军重大杀伤,并协同方面军其他军团和兵团,打破了德军统帅部企图从行进间突向莫斯科的计划(参见莫斯科战役)。10月,参加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德军在亚尔采沃以北和叶利尼亚西南突破西方面军的防御,其突击集团进至维亚济马地域,使第19集团军兵团和部队陷入德军重围。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坚持顽强的防御战斗,箝制了大量德军。10月中旬,集团军部分兵团和部队突围奏效,且战且退,撤至莫扎伊斯克防线。”  




“第20集团军,1941年6月在奥廖尔军区首次组建,隶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步兵第61、第69军,机械化第7军,步兵第18师,炮兵、工程兵和其他直属部队。  





1941年7月2日,转隶西方面军,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即在白俄罗斯投入对德军的防御战斗。7月6日,集团军所属机械化第7军参加了方面军在奥尔沙以北对德军实施的反突击。7月中旬以前,集团军所属兵团和部队在奥尔沙和鲁德尼亚地域坚守防御地区,并箝制了进攻斯摩棱斯克的大量德军。7月下半月至9月初,集团军参加斯摩棱斯克交战(1941),交战进程中,其兵团和部队与方面军其他军团和兵团协同作战,顽强阻击,实施连续反冲击和反突击,箝制敌优势兵力,使其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打破了德军从行进间突向莫斯科的计划。9月,第20集团军各兵团为掩护多罗戈布日方向,在亚尔策沃以南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10月参加了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此次战役中,德军在亚尔策沃以北和叶利尼亚西南突破西方面军防御,其突击集团进至维亚济马地域,因此使第20集团军陷入德军合围。集团军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顽强的防御战斗。集团军部分部队突围奏效,且战且走,撤至莫扎伊斯克防线。1941年10月20日前,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其所属兵团和部队补充了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  

“第24集团军,1941年6月在西伯利亚军区首次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1941年7月,集团军辖步兵第52、第53军和炮兵、工程兵等兵团(部队),进至维亚济马地域,继续留作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奉命构筑涅利多沃、别雷、多罗戈布日防御地区,并将主力集中于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方向。7月15日,编入后备方面军,7月21日至29日,与西方面军军团和兵团协同作战,扼守别雷、多罗戈布日和叶利尼亚地区。集团军在防御战役进程中,实施两次反突击;战役初期,集团军协同第37集团军,以右翼兵力对从北面包围斯摩棱斯克的德军重兵集团实施了第一次突击,并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战役即将结束时,又以左翼兵力对由叶利尼亚地域向多罗戈布日进攻的德军集团实施了第二次突击。7月30日,第24集团军转隶预备队方面军,8—9月,在其编成内参加叶利尼亚战役(1941)。战役进程中,在叶利尼亚地域重创德军,清除了叶利尼亚突出部。尔后,第24集团军扼守叶利尼亚以西和西南防御地区。10月上半月,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因敌优势兵力的翼侧突击,于维亚济马以西地域,先后陷入半合围和合围状态,被迫进行艰苦的防御战斗(参见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到10月20日,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而其突围成功的兵团和部队则用以补充西方面军其他兵团和部队。”  




“第32集团军1941年7月在莫斯科军区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民兵第2、第7、第8、第13和第18师,炮兵及其他部队。  

7月14日编入后备方面军,7月18日编入莫扎伊斯克防线方面军。7月末,在库舍列沃、卡拉恰罗沃(莫扎伊斯克西北)一线地区设防。7月30日编入预备队方面军,尔后变更部署,在莫索洛沃、米舒季诺、捷列霍沃和多罗戈布日一线地区展开。10月3日起,集团军进行艰苦防御战斗,以阻击德军优势兵力对维亚济马的进攻。10月7日,集团军与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部分兵团和部队在维亚济马以西地区德军敌分割。集团军尚有战斗力的兵团和部队虽陷重围,但仍继续苦战,部分人员化整为零,小群分散,脱出合围,与方面军其他部队会合(参见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集团军脱出合围的兵团和部队分别转隶第16和第19集团军,10月13日,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  




“第57集团军,1941年10月在北高加索军区斯大林格勒地域首次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最初编有步兵第333、第335、第337、第341、第349、第351师,骑兵第60和第79师及航空兵等直属部队。  




11月初,集团军(番号为独立第57集团军)转隶西南方向总指挥统辖,留作预备队。1942年1月1日起,编入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于伊久姆城地域实施防御战斗。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1942)中,集团军在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担任进攻,参加收复巴尔文科沃城(1月23日)和其他居民地。尔后,集团军兵团和部队在南方面军编成内,5月21日起在西南方面军编成内,于洛佐瓦亚以南和东南北顿涅茨河和顿河地域实施艰苦的防御战斗。6月初,调方面军预备队,于瓦卢伊基、库皮扬斯克、罗韦尼基以东地域整补。”  





“1941年8月末,第6集团军在南方面军步兵第48军基础上再次组建。最初编有步兵第169、第226、第230、第255、第273和第275师,骑兵第26,第28师,坦克第8师,歼击航空兵第44师,炮兵,工程兵及其他部队。组建后,在第聂伯河左岸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西北地域设防。9月末,转隶西南方面军,在其编成内实施顿巴斯战役(1941)。1月,集团军参加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1942),5月,参加哈尔科夫交战(1942)。6月初,集团军野战领率机关被撤销,其兵团和部队突出合围后,均被西南方面军收容,留作预备队。”  




总上所述被全歼的集团军如下:  

第5、6(2次)、12、16、19、20、24、32、57集团军,所以一共有10个集团军别全歼灭.  

简单分析一下:  




上述被歼灭的集团军主要集中在三场战役中:基辅会战、维亚济马战役和哈尔科夫战役(苏军称之为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进攻战役)。这三次战役皆是在苏德战争开开始爆发不久而进行的.这三次战役主要由斯大林来负责的。苏联的损失很大程度是人为造成的,经过30年代大清洗后,苏联的战争机器破坏严重,这在苏芬战争中就能看出端倪.正是因为德国看到苏联在芬兰战争中的状态,才使的希特乐和德国最高统帅部决定执行巴巴罗塞计划.正是因为德国在二战初期尝试了新的作战方法(闪电战),坦克为先导,用飞机做大炮这样先进的战术思想,而让德国在短时间内横扫欧洲大陆,就连当时号称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也逃脱不了投降的命运.而反观苏联,还是按部就班以政委领导军事指挥官(政委本身是搞政治的,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更有甚者还在沿用一次世界大战的方法,以骑兵部队冲击(基辅会战中,布琼尼元帅就是率领几万骑兵去冲击德军的坦克部队,其结果可想而知,当然他的勇气可佳.)僵化的战术思想和法国入出一辙.在来说说坦克的应用,也是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协同士兵一起发动进攻,而不像德军把坦克集中起来一起使用,行不成一个完整的强悍的打击力量,却反而别德军的反坦克炮和88高炮消灭,而失去坦克掩护的步兵又成了德军坦克的活靶子.如此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使的苏军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土地和大批的有生力量及技术装备.还有一点就是苏联丧失了制空权,使德国的俯冲轰炸机,战术轰炸机犹如无人之经,可以随意为自己的前线部队进行支援.莫斯科战役后,苏联才慢慢的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并已经总结出了经验和教训,在强大的人力和物质基础为后盾的前提下,才将德军慢慢的赶出了国界,并一直打到柏林.
1111111111111

返回列表